close

去年就計畫去蝙蝠洞走走,怎奈開春以來,氣候偏暖,雨水稀少,梅雨遲遲不至,前陣子聽說蝙蝠洞的泉水都枯乾了,只好把行程往後推延。六月中旬過後,連日大雨,暫解水庫乾渴,我也趁著星期假日,去大溪探訪一下蝙蝠洞。

 

車過關西,想說買點小吃解飢,沿路找了一會兒,看到一家賣牛肉捲餅的小攤,生意不錯,排了一條小小的人龍,攤上還掛著布招:「XXXXX熱情推薦」,好像有點來頭,常接受媒體專訪似的。可是蔥油餅15、牛肉捲餅30,分明是平民美食!各點一份來嚐嚐,等了大概十來分鐘吧,店家不停手的煎餅、打蛋、抓一把九層塔、鋪上牛肉、灑黃瓜絲、捲餅……高倍速的循環動作看得我眼花。好不容易等到餅了,一口咬下,嗯,它跟我之前吃過的來怡客捲餅不一樣,餅皮差異不大,但這家的餡料相當濕潤,軟嫩的牛肉絲混著酸菜和大量的黃瓜絲,幾乎像是勾芡過一樣滑潤,味道不會濃重死鹹,吃完不覺口乾。蔥油餅居然還加了幾片翠綠的九層塔,香氣四溢。值得一提的是,店家採取紙袋加塑膠袋的雙層包裝,以免湯汁滲溢沾手,兼有一點隔熱效果,雖然不環保,算是很為客人著想的。

 

來到大溪,經過舊百吉隧道、大溪老茶廠等,再開一小段路,總算看到蝙蝠洞的指標。蝙蝠洞和基國派教堂距離很近,一直覺得它們是二合一的套裝行程,XD 果然不時看到這兩處景點在指標上相偕結伴,山路開到半途,更出現左轉往基國派教堂的指標。那就先去基國派教堂吧,橫豎兩處都會去的。

 

基國派教堂就位於基國派路上,好特別的名字,到底什麼是「基國派」呢?相傳Kyakopay是某漢人的名字,他就住在這個部落,文獻上通稱此地為「基國派」;一說是日文音譯部落名Kyakopay,原始意義不可考。而泰雅部落則稱此地為tuba,意為魚藤,是早期原住民用來毒魚的植物。

 

基國派老教堂建於1963年,本為三民長老教會的教堂,美國傳教士孫雅各牧師倡建教堂之初,考慮到泰雅族常用的竹材與木頭容易受潮腐朽,石頭永久而天然,在聖經中又有深切的象徵意義,因此決定以石頭興建教堂。動員了全村信徒,在蝙蝠洞一帶的溪邊鑿取石材,「一人一石」,靠人力逐趟挑運到目的地,再聘請北投地區的師傅建成教堂。1994年以後,信徒日眾,教堂空間不敷使用,於是族人在附近另建新教堂,老教堂便荒落至今。

 

說穿了基國派老教堂是座廢棄的教堂,和十二寮天主堂處境相似,所不同的是,基國派老教堂是石砌教堂,保存得相當完整,享有「臺灣最美麗的石頭教堂」的稱譽文建會列入「臺灣歷史建築百景」,2013年又獲選為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際遇可有雲泥之別。 就連遊客也多上好幾倍,雖然天色灰濛濛的,密雲欲雨,老教堂門窗深鎖,不能進入,周遭就是空曠的山林綠野,別無其他,遊客還是很起勁的拍個不停,至於心裡滿不滿意,我就不知道了!XD


這個景點確實很小,難以逗留太久,附近除了路口的香腸攤,沒有任何商家店舖,四野寂寥。然而教堂古樸而小巧,兀立於綠野平疇之中,端凝如舟,堅比金石,風雨無喜亦無懼,有一種遺世獨立的孤絕感,不知是石屋特有的氛圍,還是它和緩起伏的線條 、滿布時間痕跡的斑駁石面,引得我浮想聯翩,總覺得它像座小小的哲學之屋,具有安定人心的奇特力量。花二十分鐘到此一遊非常值得

 

 

基4.jpg - 旅遊之四

(基國派老教堂座落於台地之上周遭綠野環繞)

 

基9.jpg - 旅遊之四

(通往基國派老教堂的路)

 

基20.jpg - 旅遊之四

(「遺世而獨立」的基國派老教堂)

 

基14.jpg - 旅遊之四

( 立面的弧形曲線代表「雲端」內外門 方圓交疊,形如鑰匙孔象徵教堂為信仰之鑰,正面右下角是重建碑誌 )

 

基18.jpg - 旅遊之四

(石頭不易切割平整,所以 不用水平堆疊的方式而是採不規則的方式砌成 雙層石壁,再以水泥填補 )

 

基2.jpg - 旅遊之四

(黑色的瓦片屋頂是2004年整修時蓋的原本的竹架屋頂早已坍毀無存門牌當然也是近期的產物)

 

基3.jpg - 旅遊之四

(看完了教堂順著這條路走回到大路上左邊只露出一小角的建築物,其實就是後來新建的教堂,我當時渾然不察XD)


基8.jpg - 旅遊之四

 (路旁有多幅彩繪壁磚這幅的主題正是基國派老教堂)

 

離了基國派老教堂,重新回到桃114縣道        ,大約開個三分鐘吧,就抵達蝙蝠洞停車場。有趣的是,這裡居然有公車站牌!從大溪起站,半小時多一點,就到這兒了,車資46元,班次雖少,有需要的人可以善加利用。

 

沿著步道往裡走,這步道新鋪不久,寬闊平整,但是磚縫裡藏著青苔,零星幾點雨絲飄下來,濡濕了磚石地面,稍稍有一點滑。一路看似平坦,其實是和緩的上坡,走到後來,竟有些氣喘吁吁,而且我心裡直犯嘀咕,這路這麼平,不像是通往岩洞的呀?走了七、八分鐘,來到一處涼亭及觀景台,步道在此一分為二,有必要停下來研究一番。原來右邊通往觀音洞,往左經過涼亭,下了階梯,可以抵達蝙蝠洞。觀景台則是讓你沿著旋轉樓梯,直上「最高梯」,一覽翠綠山色。回程再說吧,我等不及要看蝙蝠洞了!

 

涼亭下的步道以石板鋪城,坡度明顯一點,沿途林木蔥鬱垂陰,暑熱退盡。過了橋,沿著溪岸繼續前行,路上設了幾張木製座椅青苔細葉密密著生有誰會來坐呢登上石階頂端,繞過一方巨岩之後,蝙蝠洞陡然現身。

 

來訪之前,當然看過相關照片,可是親歷其地,仍然忍不住驚噫出聲,哇真是壯觀哪!蝙蝠洞是座巨大岩洞略成半圓形,彷彿是千年蚌精半張著深窈的蚌,等待我們這些渺小愚昧的人類身不由己的投入羅網 洞穴地面滿佈軟潤的紅土,聽說是蝙蝠的糞便日積月累堆成的,我一步一步謹慎落腳,直攀登到穴內最高處可惜盡頭黑沈沈的開了閃光燈才勉強得見沈積岩一層層的紋路。至於蝙蝠回顧四望完全不見踪影,大概不堪遊客喧囂遷地為良了吧

 

洞旁一道細細的 流瀑,自岩壁瀉落直下潭中,水色碧陰陰的看著都覺得清涼襲面果然選在大雨過後造訪是對的,前陣子乾旱得緊恐怕瀑布乾涸無存呢!那該有多掃興一直覺得瀑布流泉是天地靈氣之所鍾,清逸足以滌盪身心,其實蝙蝠洞之所以吸引我瀑布的加乘分數很重要呢遊客大多聚集在瀑布周遭戲水 、撈魚看風景,甚至是外拍的都有,更遠一點還有人在烤肉。潭邊的石頭被覆青苔,異常滑溜一個四五歲的小妹妹走到一半就向哥哥求救呆立原地一動也不敢動。我呢自顧不暇,饒是特別注意了還是滑了一下幸好及時穩住


洞穴上方岩壁不住的滴落水珠,宛如傳說中的水濂洞,正凝思之際不一會兒大雨竟滂沱而下聲勢驚人我們只好三步併作兩步趕緊離開蝙蝠洞。

 

基57.jpg - 旅遊之四

(蝙蝠洞步道起點,地上有磁磚拼貼的黑白蝙蝠圖騰)

 

基10.jpg - 旅遊之四

( 涼亭及觀景台往左經過涼亭可抵達蝙蝠洞)

 

基15.jpg - 旅遊之四

( 步道兩旁林木蔥鬱)

 

基16.jpg - 旅遊之四

(木橋下溪水潺湲)

 

基12.jpg - 旅遊之四

(過了橋,沿著溪岸繼續前行)

 

基47.jpg - 旅遊之四

(路旁設了好幾張木製座椅)

 

 基49.jpg - 旅遊之四

(木椅密密著生青苔細葉)

 

基41.jpg - 旅遊之四

(登上階梯,繞過一方巨岩之後,蝙蝠洞陡然現身)

 

基29.jpg - 旅遊之四

(洞穴地面的紅土是蝙蝠糞便堆積而成)

 

基23.jpg - 旅遊之四

(洞內陰暗,洞外明朗,讓人聯想到「陰陽割昏曉」的詩句) 

 

基39.jpg - 旅遊之四

 

(石洞如此巨大人類變得無比渺小但是個兒矮嗓門大吵雜不堪)

 

基36.jpg - 旅遊之四

(洞穴內一片黝暗閃光燈開到最大才勉強得見沈積岩一層層的紋路)

 

基22.jpg - 旅遊之四

(洞旁一道清泉流瀑)

 

基33.jpg - 旅遊之四

(瀑布雖然涓流細細望之足以忘憂)

 

基31.jpg - 旅遊之四

(人潮大多聚集在潭邊戲水拍照)

 

基32.jpg - 旅遊之四

(這組外拍的人馬吸引路人駐足觀看)

 

基28.jpg - 旅遊之四

(潭邊怪石嶙峋異常滑溜)

 

基46.jpg - 旅遊之四
(回程雖然飄雨,林木洗得青翠鮮亮)

 

附近渺無人煙,最佳的覓食地點,自然是-大溪老街,XD 距離不會太遠,差不多半小時就能抵達。當天人潮意外的稀少,竟能長驅直入,把車開進老街停車場,不必走上一段石板路,再翻過山坡,輕鬆寫意的就能漫步老街。

 

老街美食第一站是賴媽媽豆花。

 

大溪不只豆干出名,豆花也算是特色美食之一,單單老街上就開了好幾家,上次吃過呂媽媽豆花,這回來試試口碑不錯的賴媽媽豆花。店址很有意思,居然隱身在體育館內,這若不是有人推薦,我還真不會逛到裡面去。點了招牌豆花(40),配料很豐富,有紅豆、綠豆、花生、Q圓等,豆花口感綿密,但不夠細嫩;配料的Q圓挺有嚼勁,可惜過於大塊,和其他配料搭配起來,不甚協調;碎冰消暑,但顆粒太粗。總之,這家豆花不合我的口味,但是價格非常實惠,一碗豆花下肚,我已經飽了七分,接下來的老街之旅,只好由美食轉型為歷史文化。

 

買了兩袋咔哩咔哩,循街漫步,一路走到了中正公園。走馬看花不停歇的逛過帆船廣場、陀螺廣場、銅像跟表演廣場,居高臨下,欣賞一下大溪橋(還是一樣醜,XD),當然復興亭、超然亭、相撲場,一樣也沒錯過。這座公園歷史悠久,老樹眾多,更有日據時代的殘碑神社遺跡,可惜殘跡太少,而舊址上矗立的新建物,外觀粗糙,古意無存,不忍卒觀,下回等時間充裕一點,再來細細尋繹舊貌,今天就先略過吧!

 

蔣公行館興致不濃,武德殿倒是很有意願看看,可惜六點剛過,已屆閉館時間,只能繞著館舍周圍窺探一番。聽說武德殿改建為木藝生態博物館,我一直以為就是翻修,再掛個名字,應該是獨棟建築吧?!親臨其地,才發現誤會大了!事實上,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擁有好幾處場館,包括武德殿、壹號館、藝師館、公會堂、四連棟等,甚至李騰芳古宅也納入其中,用來展覽多媒體影音、各式文宣品等。武德殿旁邊是四連棟,斜對面是藝師館,都是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雖然被拒於門外,相當遺憾,不過知道有這樣一個好去處,下回早點來就是了!

 

武德殿旁的普濟路是條幽靜的小路,兩旁碧樹清陰,走起來非常愉快。順路又看了百年古井,本來還想去找一下「通議第」古城遺址,天色漸晚,還是改天吧!

 

返回停車場的途中,採買了各式吃食,普洱奶茶、碗粿、豆干、布丁、豆花......四隻手都快要提不動了!奶茶在車上就喝完了,其餘都是帶回家享用的。簡略的說一下心得:老阿伯豆干頗負盛名,即使當天老街人潮稀落,仍須排隊等候。點了一份招牌(120),加一顆黃金蛋(18),招牌裡頭有豆干、百頁、素雞等豆製品,口感軟Q,入味但不死鹹(辣椒超辣,慎之),但是我不怎麼喜歡這樣的口感,黃金蛋倒是不錯。黃日香豆乾小包130g/40元,大包430g/130元,根據我現場「精算」的結果,大包和小包單價相等,並沒有比較便宜,所以買了四小包不同口味的豆乾。小鎮豆花的口感和糖水氣味激似中華豆花,非常奇妙。碗粿綿密紮實,配料較少,是比較樸實的古早味點心。布丁叔叔相當客氣,烤布丁香濃綿密,我下次要買更多甜點。藝享茶點的是醇普鮮奶茶(60),茶香悠邈,微甜又不加任何冰塊,是此行最意外的發現。以上店家,個人推薦布丁叔叔和藝享茶。另外,回程時,經過陳師兄素肉圓,向晚暮色中,居然大排長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下次到大溪,務必一試滋味。

 

 

基55.jpg - 旅遊之四

(大溪武德殿建於西元1935年,是日據時代警察練習柔道、劍道的武道館)


基53.jpg - 旅遊之四
(武德殿附屬建築)

 

基45.jpg - 旅遊之四

(四連棟為大溪百年警政宿舍群的一部分建成年代約在日治昭和12年至15年間,由於一排四戶,故稱「四連棟)

 

基54.jpg - 旅遊之四

(藝師館原警察宿舍建於日治昭和16年(1941)目前以展示大溪木工藝品及木器為主)

 

基44.jpg - 旅遊之四

(百年古井設有人工抽水幫浦,目前仍可取水使用)

 

造訪日期:2018/06/23

關西牛肉捲餅

地址:新竹縣關西鎮中興路35

電話:0918 622 071

營業時間:12:0017:15

 

基國派老教堂

地址:桃園市復興區 基國派路511巷25

 

三民蝙蝠洞

地址:桃園市復興區三民里東側五寮溪溪谷內

 

大溪老街

地址 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中山路

 

賴媽媽傳統豆花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登龍路22號(大溪區多目標體育館內)

電話:03 388 9646

營業時間:09:0018:00

 

我們這一家咔哩咔哩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中央路178號號

電話: 0928 254 233

營業時間:11:0018:00 星期一~五休息

 

大溪中正公園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

 

大溪武德殿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33

 

大溪百年古井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中山路47

 

藝享茶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登龍路4-2

電話:0985 997 568

營業時間:10:3018:00

 

老阿伯現滷豆干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中正路37

電話:03 388 3422

營業時間:08:0019:00

 

里長嬤碗粿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79

電話: 03 388 2258

營業時間:11:0017:30

 

黃日香豆干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56

電話: 03 388 2055

營業時間:07:3019:30

 

小鎮豆花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34-2

電話:03 388 2172

 

布丁叔叔的美味甜點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和平路33

電話:03 388 72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日和 的頭像
    日和

    雲影過階

    日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