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負暄,我坐在園中靠椅上,品茗閱報,有百花相伴,暫且貪享人間瞬息繁華。 這篇散文後來收錄於同名的文集中,由聯合文學出版。
八十八年散文選 編者:焦桐 出版社:九歌
我很喜歡看年度散文選、年度小說選之類的選集。
主因是近來閱讀量少,難得逛一回書店,又不肯訂閱任何文學雜誌。
能夠藉助別人的篩選,對文類生態快速地作一番鳥瞰,再方便不過;
再者,個人的閱聽難免有所偏嗜,閱讀年度選集,可以讓關照面更為寛廣。
任何名篇偉作,我也不想錯身而過。
這本《八十八年散文選》,可以說是歷年選集裡相當耐讀的一本。
這本選集包含37篇佳構,其中尤以白先勇的<樹猶如此>特別值得推薦。
白先勇早年以<台北人>、<孽子>等小說膾炙人口,
近年作品銳減,難得發表一回散文,果然出手不凡。
以後院一株柏樹的榮枯起興,悼念中學時代的好友,
文情交織,辭采榮發,平淡中見出真摯深情,猶如幽谷清流,節奏明快又宛轉跌宕。
我們來欣賞一下最後的結語:
美中不足的是,抬望眼,總看見園中西隅,
剩下的那兩棵義大利柏樹中間,露出一塊楞楞的空白來,
缺口當中,映著湛湛青空,悠悠白雲,那是一道女媧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
不過全書以演講、訪談為主,頗有可觀,卻不太合乎我的脾胃,我還在考慮是否購入。
另外也要推許林文月的<A>。
這篇也以描寫人物為主,敍寫一位日本友人隱秘而曲折的愛情故事,時間橫跨三十年。
情調悠緩,敍述頗為節制,總是點到即止,卻湧現更深沈的滄桑感,餘韻無窮。
讓人忍不住掩卷沈思......畸戀的滋味,原來如此濃辛酸苦......
莊裕安的<我的唱片進化史>相當有趣。
他欣賞古典音樂,由錄音帶逐漸進化到膠質唱片、雷射唱片等。
當初爽快地抛棄舊愛,無所顧惜,現在卻自覺趕不上時代洪流,是不折不扣的李爾王。
同樣的比喻也可套用在其他流行事物上。
也許有一天我也需要「去曠野熱淚滌頰,才能紓解循環宿命的悲哀。」
還有張曉風的<鞦韆上的女子>,形製頗為特別,
考據完整,猶如學術論文,卻能在知性和感性中求得高度平衡;
簡媜的<我有惑>,夾敘夾議,以幽默的文筆批判各種社會怪現象,機鋒處處;
而余光中的<天方魔毯原來是地圖>,以一卷地圖包覽了少年的遠志和世界的多采。
這三位作家的文集,我幾乎是見一本買一本,快要搜集全套了!
能夠在結集出版之前,早一步欣賞近期的作品,真是再高興不過。
台灣的文壇,素來重「文」輕「筆」,以感性的隨筆為主流,思想辯證較為少見。
本集特別收錄了一些評論和報導文章,
例如郭力昕的<告別不了的「濫情主義」文化>、平路的<從李昌鈺到蘇建和>。
也有富有哲理的小品文,如董橋的<沒有童謠的年代及其他>,
飽含洞悉人情世故的清明智慧,值得再三品味。
- Mar 22 Thu 2007 23:09
八十八年散文選 / 焦桐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